要命的早餐:別讓飲食習慣殺了你

  •   作者:渡邊正
  •   出版社:漢湘文化
  •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07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252147
  •   裝訂:平裝

 

 

 

就像"牛奶,謊言與內幕"這本書一樣,過去大家以為,牛奶是喝得愈多愈好,卻不知道長期喝牛奶,反而讓人喝出一生病,而且如果在三十歲以前頻繁喝牛奶,很快就可以達到骨質密度的高峰,反而導致日後嚴重的骨質疏鬆問題!而且,小寶寶如果太早接觸牛奶,還極易導致貧血.

長期以來營養專家也不斷呼籲:「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對此論點,大家從來都是深信不疑,一天的開始如果不吃早餐,好像就會讓「小孩變笨,大人變遲鈍,老人變更老」,果真是如此嗎?

本書的作者透過長期多年實證,告訴大家,早餐吃多了,就跟牛奶喝多了一樣,非但不會讓人更健康,反而還會吃出一生病!

我本來就是一個不愛吃早餐的人,早上起床通常不感到飢餓,但總是被家人強迫吃早餐;早上九點多吃早餐,不到四個小時又要吃午餐,每天的午餐都不容易吃得下,結果到了黃昏肚子又開始飢餓,又跟著辦公室同事一起吃點心,吃完了點心返家又要吃晚餐,這樣一天就吃了四餐,幾乎是每三個小時就讓腸胃工作一次。

自從離職在家帶小孩後,因為不需要特意早起上班,有時就略過早餐不吃,長期下來就演變成不吃早餐的習慣;一兩年下來,奇怪地是,並未感覺身體或腸胃有多大的不適,不吃早餐精神也一樣很好,還省下一筆多餘的早餐費用。

沒看過此書以前,我的生活作息大致上就是,起床後空腹頂多喝水,經過四個鐘頭後吃午餐,午餐會吃得比較豐盛,再過六個鐘頭吃晚餐,晚餐只求飽,不會比午餐豪華,但份量也不會過少。本來還以為如此一天兩餐的進食方式,很不正常,但因為已經習慣,也沒有對身體造成甚麼問題,就不以為意,沒想到作者認為,這樣才是最正常,人本來就不應該吃早餐!真是讓我大吃一驚!

這本書對於我們這些不吃早餐的人來說,可說是一個大平反!我們終於可以大聲地說:

「我們不吃早餐,因為我們要健康!」

不過,不管是何種理論,都有其信奉與反對者,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不必因為自己已不習慣吃早餐,就在習慣者的面前,顯現「自己才是正確者」的姿態,畢竟現在吃早餐的人口,還是比不吃早餐的人多出許多,如果要勸他人不吃早餐,恐怕只會遭來更多人的白眼。

如果有人可以接受本書的觀點,不妨嘗試看看不吃早餐後的改變,就像我一樣,不吃早餐並不覺得生活會有甚麼影響,也不會有飢餓感(但也有可能因為我是在睡眠中的緣故)。

作者提出幾個何以早餐可以不吃的論點:

一 如果不吃早餐,大腦缺乏葡萄糖的滋養,會導致大腦反應遲鈍。

身體在攝取食物以後,經過消化系統的吸收,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四到六個小時,一直到四五個小時以後,才能轉化成葡萄糖的型態供給血液,所以亞洲人習慣早上吃米飯然後去耕田,會比較不容易感覺飢餓,是因為米飯不易消化。

所以如果消化需要這麼長的時間,那麼大腦也一樣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才可以獲取葡萄糖的滋養,那麼吃早餐到消化這段時間過去,就已經是午餐時間了,顯然早晨這段時間即使吃了早餐,大腦也一樣得不到葡萄糖。

二 擔心早上沒有能量活動?

事實上早晨能量的來源,是基於前一晚的食物,在經過一夜的消化後,儲存在人體,所以很多人一早起來並不感到飢餓,是合理的現象,因為身體本來就有儲備足夠的能量提供早上使用,如果早上再持續進食,那麼多過的能量就會轉化成脂肪,囤積在身體裡。

三 當把早餐當成習慣,忽然不吃就感覺飢餓全身無力?

有這種習慣的人因為腸胃已經習慣要在某個時刻消化食物,如果不進食,人體的規律被打斷就會感到全身無力,頭暈目眩.這是習慣面臨驟然改變時,一定會發生的狀況,從吃早餐到不吃早餐,適應期至少要一個月.吃了東西以後,身體的能量要傳輸到胃去進行消化,不可能集中於活動,所以不吃早餐,體內的能量可以更專注投入活動中,而不吃早餐不但不會造成午餐吃更多,反而會因為腸胃得到了一個上午的休息,所以午餐可以吸收得更好。

作者認為,吃早餐會導致以下問題:

一、人體自律神經紊亂

二、腸胃不堪重荷

三、飯後容易疲倦

四、影響排泄功能

五、容易發胖

六、容易有慢性病

看來,吃早餐的問題還真的很多.

我並非專業人士,無法判斷以上這些說法是否完全正確,不知道有沒有營養師出面反駁這本書的論點?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不吃早餐 早餐後
    全站熱搜

    Christ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