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紀錄小小哈的成長點滴了,中間只寫了一堆五四三,轉眼又過了半年,小小哈都快要滿兩歲了。

最近好友「學妹」在臉書上說,他看到我在小小哈五、六個月大時,就會跟小小哈玩"Give me five"遊戲,
所以,從他的小姪女四、五個月左右,他也開始每天教她"Give me five";剛開始小姪女沒甚麼特別反應,
沒想到前幾天,當他又拉著小姪女的手,準備要跟她擊掌時,小姪女竟然主動把手抬了起來,拍了一下他的手心。

一個三十幾歲的大男人,為了一個八個月又五天大的寶寶會Give me five,當場落淚。

幾個晚上的"Give me five",就能讓一個八個月大的孩子,學會這個看似簡單卻不易的動作,
也表示,我們對孩子做的任何行為,即便只是擊掌的小動作,都有其意義與影響;更何況是每天從早到晚的朝夕相處,
帶給孩子的潛移默化會有多驚人?

一年多以來,小小哈每天的成長與進步,我都看在眼裡,也是第一個目睹與知道的人,這大概是我親手照顧他,
能得到的最大的安慰吧!除了安慰以外,還夾雜著一點點的成就感,尤其是一歲以後,過去對小小哈的潛移默化教養,
如今逐漸在他身上浮現。

一歲以前,當我在跟他對話、介紹物品或講故事時,都是中英文夾雜,有的物品甚至只用英文告訴他,比如他愛吃的食物,
像雞蛋與蘋果等,所以他一歲以前看到這些食物,比如「雞蛋」,他只會用英文稱它為"egg",但如果我用中文問他「蛋在哪裡」,
他也可以正確指出雞蛋的位置;就是,
他在稱呼某些物品上,已經習慣使用英文,即便到現在也是如此。

但有一些物品,比如胡蘿蔔,我是先用中文告訴他,再用英文再重複一次,所以,他一歲六個月大時,
已可以用中文說出胡蘿蔔,但卻不會用英文表達;剛開始我還以為,先講中文,再講英文,這個順序可能有問題。

會使用這個順序是因為,我認為母語還是第一溝通語言,總不能當他跟其他大人,比如阿公阿嬤溝通時,還用英文表達,或者聽不懂阿公阿嬤的中文。

雖然我試著英文問他胡蘿蔔」在哪裡,他也可以指出胡蘿蔔」,但是當他講到胡蘿蔔」時,他還是用中文

我還以為是順序的問題,導致他不會用英文說出胡蘿蔔

沒想到上個月,當他滿一歲八個月時,有天我拿胡蘿蔔給他,他竟然對著胡蘿蔔說出了它的英文"Carrot",我嚇了一大跳,
原來,他對於英文的部分,是有記憶存在的;自從那天之後,他就偶爾以英文稱呼胡蘿蔔,偶爾用中文,全憑他心情。

大學時,我曾在美語補習班教過幾年兒童美語,但當時我的學生至少都是國小三年級以上,我沒有面對過零歲到一歲寶寶的經驗;
坦白說,我並不清楚這種屬於「小幼幼」的孩子,對於語言的學習程度可以到達哪裡

而且,我也不是像以前在補習班教兒童美語一樣,每天去「教」小小哈英文,我也覺得沒有必要;
我只是在生活的對話中,把一些英文單字跟簡單的句子複述一遍而已。

一歲以前還看不到甚麼變化,因為那時候他連話都還說不清楚,但我還是持續以雙語的方式跟他互動,講一句"把東西給我",
還要再講一句"Give it to me",偶爾會覺得自己像神經病

沒想到一歲六個月後,他忽然語言能力大爆發,除了可以說出很多完整的句子,比如:「媽媽脫鞋子,爸爸去上班賺錢」以外,
還把過去這一年多以來,無形中記住的英文單字,清楚地在口語上表達,真的讓我感到非常驚訝!

重點並非在於孩子應該要儘早學會兩種語言,也不是要說我的寶寶會講這些單字有甚麼了不起,我相信看在每個父母眼裡,
孩子的一點小成長,都是爸媽最大安慰與驕傲,所以根本無需跟任何人做比較,光是看到自己孩子的進步,肯定都是開心無比。

我的重點在於,我第一次從孩子身上看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就像一株小幼苗,平日怎麼澆水、怎麼照顧、怎麼施肥,一時三刻可能看不到這株幼苗,與昨天有何不同;但時日一久,
他終究會反映我們帶給它的任何東西,不管是好的,或是壞的

我現在開始擔心,該不會哪天小小哈忽然朝我飆罵了起來(我曾經跟小小哈爸吵架,被他聽到過),孩子面前的交談,
真的不可不慎,他們可是都一直默默記在心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rist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