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年初身體不適沒有積極就醫,拖延到最後變成得動刀。

有些老人家就是很會忍,幾乎痛到已經沒辦法走路,也不讓子女知道;等到檢查時,醫生表示初期沒治療,到現在只有開刀才能解婆婆的問題,而且必須加裝的「配備」沒健保給付費得自費好幾萬。挨刀以外還得破財。

婆婆的問題很嚴重,不能拖延太久不動刀;幸好家族成員透過某些關係,讓婆婆的整個醫療流程,連在大型教學醫院也快速到不可思議;這個世界乍看之下很公平,檯面下的運作超乎想像;王金平有那麼多人挺他不是沒有原因,很多看似不可能,都是「喬」一下就沒問題了。這麼說不是指我們找立法院長喬病房,而是人在江湖中走跳,有人可以「関照」(不是関說喔!太敏感了),會帶來很多方便。

婆婆幾乎沒有甚麼等待,馬上就被告知開刀日期並迅速騰出病房。

婆婆的孩子中只有我們住在台北,她的女兒都嫁到外縣市,理當是住在台北的兒子,也就是我們要去照顧她;無奈我們的孩子還很小,我又是全職媽媽,沒辦法請假去陪她(跟誰請?);本來預計每天至少帶著睿睿去探望她一次,陪她聊聊天,但婆婆第一天入院開刀,老大小小哈就感染到腸病毒發高燒,跟學校請假在家休隔離。

想請看護陪婆婆,或讓孩子的爸去陪婆婆過夜,讓公公晚上可以回去休息;但公婆為幫我們省錢,堅持不讓我們找看護,也不想麻煩我們;公公認為他可以陪老伴過夜,苦勸許久阻止不了他;公公陪了一晚,就發現醫院不好睡,自己血壓可能因此又飈高,以他八十幾歲的高齢,睡在醫院照顧病人可真是難為他了;幸好,孩子的爸嫁到中部的大姊,2個小孩都大了,每天高鐵來回台北到醫院輪夜班陪婆婆。

還好小小哈的病毒只燒了兩天就退燒,只剩下嘴內的小破洞;婆婆開刀第二天,我就一個人帶著兩個小孩奔到醫院看她。

可能是年紀大了的緣故,婆婆對於疼痛的忍耐力與傷口恢復力都很差,躺在床上頻頻喊痛;護士在一旁教導她復健方式,她有聽似乎也沒有懂;陪伴在一旁的公公也完全無法進入狀況;其實不複雜,但老人家記性不好,得有人一旁隨時提醒才不會遺漏,總之憑二老不可能順利自己復建。

我想人到了某個能力的理解力都會變差,沒有年輕一點的人陪伴,會很無助。

知道婆婆因疼痛,開刀後兩天都未進食;我帶了一杯咖啡給公公,也給婆婆帶愛吃的地瓜;她看到地瓜很開心,馬上吃了一個。

婆婆過去常說,她的婆婆臨終前告訴她,因為長期臥病受她照顧,未來老天爺一定會給她一個好媳婦。

公婆是生在日據時代比較傳統的人,我恐怕除了傳宗接代有碰巧達到他們滿意外,其他沒一樣符合他們的期待吧!

婆婆來台北開刀我沒辦法親自照顧她,而且小小哈腸病毒又傳染給睿睿,兩個小孩生病在家,也無法一直去醫院看她,只能透過孩子的爸知道她的狀況。

此時,又再度感受到兄弟姊妹的重要性.如果婆婆的住院過程,沒有小孩們的分工合作,絕對會讓公公累垮;又倘若只有一個兒子在處理母親的事,那個兒子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是蠟燭兩頭燒。

孩子的爸有很棒的姊妹,雖然她們都住在外縣市,卻自願幫他承擔了很多事情;慚愧的,反倒是住在台北,離醫院最近的我們沒有出太多力氣,就這點來說真的很感謝她們。

有很多人認為養兒不能防老,日後若生病需人照顧,把錢準備好,請看護也可以;我同意這樣的論點,畢竟誰也無法肯定,自己辛苦拉拔大的孩子,未來會不會守在我們的病榻前,但我還是肯定生小孩的重要性。

不是期望當自己躺在病床上時,孩子一定要照顧我們,而是,人在最脆弱無助的時刻,年紀大到腦袋可能會有點不清楚的時刻,真的需要有可以信任的家人陪伴身邊;想想自己年老的時候,父母親都比我們先走了,兄弟姊妹即使還在,也都有各自的家庭無暇顧及到我們;身邊的配偶也都垂垂老矣,更不要說萬一配偶比自己先走一步,屆時若自己一個人躺在醫院病床上有多寂寥。

孩子也許只是偶爾來看看父母,關心一下父母,對於臥病的長者來說,都是一種安全感與安慰,這不是花錢請任何看護可以取代。

看護可以拍痰翻身,洗澡換尿布,把照護專業做到最好,但看護精滿足不了病者的精神層面。

我相信,如果投入心力時間去陪伴孩子,不過度寵溺讓孩子的觀念偏差,跟孩子的感情必然深厚,孩子的觀念也會正確;親子關係良好,還怕養兒不防老?

若以功利主義教導,重視成績表現,勝過培養責任感與孝道等品格教育,父母晚年寂寞淒涼也是自然,怨不得人。

但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長期照顧病人的經濟與精神壓力,會壓垮很多孝子孝女;所以退休準備金最好及早打算,未來若老了病了,經濟無虞又偶爾有孩子的關心陪伴,我想這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看到婆婆年輕時辛苦拉拔的三個孩子,在她生病時對她的關心與照顧,她年輕時的這筆「投資」,雖然沒有讓她人生因此大富大貴、名利雙收,但有甚麼比家人的陪伴更值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rist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