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樓下新開幕的咖啡店,辦了一個活動,在FB上按讚並分享活動照片,咖啡買一送一

前天孩子的爸幫我帶了兩杯咖啡回家,味道還不錯,中午我帶著弟寶下樓買午餐,想順便去咖啡店外帶杯咖啡回家

跟店員點了一杯拿鐵後,店員問我:『請問妳是第一次來購買嗎?』

我想了想,前天我先生已經來買過了,我們應該不算是第一次購買

那妳就不能買一送一了,這個活動一個FB帳號只限兌換一次店員說

我明明聽到他跟我前面的客人說,一個帳號可以兌換一次,如果自己的帳號用過了,也可以帶朋友或家人來兌換

今天是我來買,又不是我先生來買,為什麼我不能用我的帳號兌換呢?

店員聽完我的疑問,回答:當然可以

我心裡想,那你剛剛跟我講那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我拿出我的手機準備開始操作,店員馬上接著就問我:你會使用嗎?

我聽到這句話,大感驚訝外加些許不悅:當然會啊!

為什麼他認為我不會用臉書按讚跟分享?後來我明白了

他知道我先生來買過之後,並沒有像建議其他客人一樣,建議我是不是要用自己的手機按讚來兌換,原因可能有幾個:

第一:他懷疑我沒有智慧型手機
第二:他懷疑我即使有智慧型手機,但我沒有使用臉書
第三:我即使有臉書帳號,但我不會操作

那到底是甚麼樣的狀況,導致這位店員,對我會有這樣的感覺,而對我前面的客人卻不會呢?

原因有幾個:

第一:我穿運動服,沒化妝,戴眼鏡,感覺就像是直接從被窩裡走出來
第二:我牽著一個小孩,在白天買咖啡,我是全職媽媽

不管怎麼樣,總之我看起來不像是流浪漢吧?(還是我其實當下看起來很像?),那到底我身上出現了甚麼"符號",讓他對我衍生了上述的推測?

他可能認為,一個在家帶小孩的媽媽,可能不會有智慧型手機,即使有,我應該連臉書也不懂得操作,因為我可能沒有社交活動,我不需要使用臉書?

其實,我還真的平日沒在使用臉書,理由是我討厭臉書的互動方式,但是臉書還是具備了偶爾無聊了解他人近況的功能,更是贈品折扣活動的必備工具,所以它的存在還是有其必要。

過去我遇過類似的狀況,只是每次的情況,通常都是隱諱的接收到他人對於「媽媽」這個角色的想法。當然,如果我沒帶著孩子,也不會有人把我當媽,可能會當我是個中年熟女大嬸罷了,那態度可能又會不大一樣。比如:

上某些高級餐廳用餐,有的餐廳會有兩套菜單,一套是普通版,一套是特別版(通常價位比較高),店員給同行沒帶孩子的友人兩套菜單(但友人也都是當爸爸或媽媽了),而僅給帶小孩的我其中一份普通版菜單,我要求看特別版才拿來給我。

這種行為透露了服務人員先入為主認為,帶孩子的媽在消費力上不如單身客,雖然事實上可能確實如此,每個媽媽都是精打細算,但如此先入為主的印象,讓人感受很差

但不管怎樣,那些狀況都是隱藏在某些互動中,不說穿我還能假裝不知道,我因為身邊帶著小孩而被歧視了!這次的樓下咖啡店事件,是我遇過最直接的一次

竟然問我會不會在臉書按讚?!連我念小學二年級的外甥女都會好嗎?!

買完了咖啡後,內心告訴自己這是店員的白目,但心情多少還是受到影響;難道我下次到樓下買個咖啡,也要梳妝打扮,甚至把我兒子藏在家裡?

我想有些人對於全職媽媽的印象,頗耐人尋味,這樣既定的印象是打哪來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rist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