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是一家上市櫃公司的業務主管, 業績好的時候,年薪一兩百萬不是問題。

當大家都覺得小張事業正好的時候,小張忽然離職, 自己成立代理商, 專門代理3C 產品的配件。很多人都覺得他太瘋狂了,好好的工作不做跑去創業。

剛開始成立時,公司只有小張一個人,小張憑藉著原有的客戶與人脈,很快不到四年就轉虧為盈,公司也從一個人變成三個人,多了一個業務與行政助理。

大家開始很羨慕小張自己當老闆,不用看人臉色。小張卻坦承他中年創業,內心壓力非常大,如果失敗了,未必還能再返回同樣的工作崗位 。

幸好的是,小張的老婆在穩定的公家機構上班,即使創業失敗了,不能回復到往日優渥的工作, 家裡至少還有鐵飯碗的收入支撐。

小張認為自己不能算是成功,勉強餬口而已,比起以前上班的收入來說,不算頂好,優點是他現在的工作時間非常彈性,也不需常常上酒店應酬喝酒。

他現在每天都可以接孩子放學,晚上也都能跟家人共進晚餐,現在的收入沒比以往當業務主管來得好,但他非常滿意現在的狀態。

我很好奇他為什麼會選擇在他人生中,算是事業的巔峰期,投入創業這條路?他說,他看到公司很多前輩,45歲後沒有爬到一定高度 ,或攀附上夠硬的後台,很快就會面臨失業的危機。這也就是為何放眼望去,公司鮮少有50歲以上的同事。

他說,今天也許還得意自己位置爬得穩當,哪知有一天,當他快要50歲的時候,公司會不會請一個比他更年輕,更能喝酒應酬的人來取代他? 更何況現在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他的業績是否年年都能達標,還猶未可知。

他只知道10年後,他的兩個孩子都還在唸國小 ,絕不能夠在50歲的時候失業,所以決定趁年輕試試看;即使失敗了,頂多找份普通薪資的工作度過餘生,因為家裡還有老婆的穩定工作可以支持,所以這樣的風險值得去試,一旦成功了,不僅可以有穩定的收入,還能擁有更多時間與健康身體,還有美好的親子關係。

我很佩服小張的勇氣,更重要的是他未雨稠謀的態度。

有多少人,會因為擔心中年失業而開始行動?

很多人,即時曾經有過機會,也沒走上創業這條路。創業,也不是人人都能走,能成功的人可說是少之又少。不是每個人,都像小張一樣有另一半當後盾,願意支持他;萬一失敗了,可能整體生活就會陷入困境。

不是擔憂未來,就該跟小張走同樣的路。只是中年失業這個問題,發生的機率非常高,年過40的人,絕對無法忽視。

最近出版了一本書,日本作者藤田孝典所寫的『下流老人』。

過去,日本曾提出『下流社會』這個名詞,如今又出現了『下流老人』。

『下流老人』是指在日本社會底層或者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又窮又孤單。

藤田指出,如果沒有5萬臺幣的月薪 ,對自己的健康沒有把握,如有長期良好的社交,那麼無論現在幾歲,未來一定會變成下流老人。

即使現在的收入已經達到平均的水準,但只要發生某些情況,很可能瞬間變成下流老人。

比如發生生病或發生意外傷害事故,需要花費高額醫藥費,或者是無法獨居亦沒錢進養老院,或孩子是啃老族必須靠父母供養,或者是罹患失智症而身邊完全沒有家人可以照顧。

現今的老人,即使貧窮但不一定孤獨,平均一個老人可有三、四個子女一起奉養,但是2、3年後,台灣就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20年後,平均一個年輕人就要照顧兩個老人,可見大多數老人無法依賴子女。

至於社會福利的部分,尤其是年金這一塊,不要自我欺騙年金不會破產,未來台灣的年金制度只會走向延後退休,給付金額也越少的狀態。

在社會福利與家庭支持兩方面,未來的老人都會面臨極大的困難與挑戰。

老人養老金有三個方面來源。一個是自己存錢,一個是社會福利及子女的奉養金。

我們現在只剩下自己存錢這個方式可以期待 ,但如果還要背負高額的房貸以及養育子女的費用,未來還會剩下多少養老金可養活自己呢?

台灣某家雜誌社對現在台灣65歲以上老人做了調查;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個月可以使用的生活費只有12875塊 ,其中 6000塊到11999塊的佔了是28.5%,5999以下佔了是23.3%, 這兩個比例加起來已經超過了5成, 也就是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每個月可支配的費用,有一半左右的人是低於1萬2千元。

每月不到6千塊的佔比竟然有23%! 6千塊要如何維持基本生活,連房租都不夠付了吧?

這份調查中,65歲以上老人其中還有兩成沒作答,那每個月擁有超過1萬2千塊以上生活費的老人,比例更低。

平均一個老人,還能有三至四位成人撫養,已經不樂觀,更何況現在每個家庭的子女數,是上一代的一半,甚至只剩下三分之一。

日本已經是負利率時代,台灣目前雖然只是低利率,但零利率很快就會來臨 。台灣能夠不步上日本的後塵?更何況日本還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只是悲觀的想著自己可能會變成下流老人,不能改變什麼。 書中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做法,如何避免成為下流老人:

  •瞭解社會保障制度
  •及早為可能的醫療和照護需要做準備
  •培養放下自尊的心態
  •盡量多存錢
  •盡可能參與地區的社會活動
  •培養受援力

「了解社會保障制度」這一點,我們應該已經了解,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就是「完全沒有保障」!

第二點「及早為可能的醫療和照護做準備」,這是可以做得到的, 比如及早購買能夠負擔的保險 或是投資,但前提就是配合下面提到的最重要的一點:

「盡量多存錢」!

沒有錢,怎麼為可能的醫療和照護做準備?
沒有錢,怎麼存?
所以,就是在還能有工作收入的條件下,盡量多存錢。

這點乍聽之下很容易,實際上不簡單,尤其在現在的房價與物價齊漲的環境下尤其困難。

所以很多人乾脆不生小孩了,但少子化正是日本如今會陷入經濟蕭條的主要因素之一。

雖然常常也想多吃吃喝喝,四處多玩樂, 實在不得不提醒自己, 要居安思危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rist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