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法則轟動一時,運用念力來達到生命中的順利圓滿,曾經是膾炙人口的吸引力法則。
看到2009年出版的「零極限」這本書,我發現無論是「秘密」或「吸引力法則」,在「零極限」面前通通都遜掉了。
不需要思考任何想要,因為人的思考根本一點也不重要。所有你想要的,它是沒有極限,只要思考,就是給自己設限。透過靈感,神性會給你帶來你想要的一切。
如果我想要100萬,運用吸引力法則,我確實有可能透過各種方式得到一百萬,比如,我忽然接到一個大案子,忽然升官加薪,忽然中頭彩,但是,如果我改用零極限法則,那麼,上天會給我最佳的安排,那可能不是一百萬,而是一千萬或者是一億!Wow!
依照這個邏輯,你還冥想甚麼一百萬?那個數目應該是無窮無盡,不需要設限!
當然也有可能,上天給我的最佳安排,是一塊錢.....(冏);也許要五毛卻只得到一塊,才是上天認為的最佳安排。
不過依照「零極限」書中的諸多成功者證言,裡面幾乎每個人,都是要五毛卻得到五萬,遠遠得到超乎他想要的一切,這也包括了本書作者的親身經歷,所以應該不太可能發生我所假設的狀況。
「零極限」作者以自身經驗描述的方式,介紹了夏威夷的傳統療法Ho’oponopono,而這個傳統療法的傳人「伊賀列卡.修.藍博士」,曾經在一間精神病院工作了三年,期間他未曾見過病患,也未親自為任何病患進行治療或諮商,只透過看這些病患的病歷,進行自我清理,就在幾個月後成功治療了許多病患,甚至影響了整間精神病患的氣氛.
看到這段故事,心中不免驚呼:大和民族需要你啊!藍博士!
「零極限」強調我們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你的責任;也就是,你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你創造的。
這點我可以理解,因為每個人過的生活跟眼中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世界與自己的覺知,你不可能去看到別人所看到,即使處於同一個環境裡,每個人看到的現象,與解讀都會不盡相同,這就是我,因為我們的思考,創造了外在的世界與那個我。
只是關於別人的問題是我的責任這點,是整本書一再重複的重點,卻不大容易讓人接受。
看完了「零極限」這本書,導致我好幾天都不想看新聞;現在的新聞不是搶劫就是殺人,要不然就是自殺;只要打開電視,不免就讓我想到「零極限」中提到的,這就是我所創造的世界,但我每天要「負責任」的社會新聞,也未免太多了點。
不要那麼幅員遼闊的描述自己的世界,就拿身邊的案例來看好了。
我們家樓下搬來了一個,不知道是節省還是懶惰的鄰居,他家門口的電燈泡壞掉,卻怎麼樣也不願意買一顆來更換,我們每次經過他家樓層時,都要小心以免被他門口亂丟的鞋子絆倒;還有他家的小狗,會不經意就在樓梯間小便,整個樓梯間臭味沖天;除了這個新鄰居,還有一個樓層的鄰居,在某層樓教打擊樂,每周的某些時段,我家總是鼓聲隆隆作響,不得安寧。
以Ho’oponopono的角度來說,這些鄰居讓人不愉快的所作所為,我必須要為他們負起全部的責任?
我是可以去買幫鄰居買燈泡,並且幫他換上,反正燈泡沒多少錢,換燈泡也不費事(反正我也是唆使別人幫我換)但是小狗隨意便溺,又要如何解決?總不可能去幫他訓練小狗小便吧!還是我要出錢幫他送狗去上課?
要不聽到打擊樂教室發出的鼓聲,當然也有一個屬於「我來負責任」的辦法,就是自己花錢加裝隔音設備,這樣我家也就甚麼都聽不到。
在我疲於奔命並且散盡家財之後,這些當然是可以解決,但問題是我的荷包並非零極限,但也許當我真的願意為它們負責任時,我的荷包就會源源不絕,變成聚寶盆。
我不是在挑戰這本書,基於它擁有極多的粉絲,且在網路上幾乎查不到一絲質疑的聲音,我也沒那狗膽挑戰;我想是我太愚昧,搞不懂這到底要如何成功運用在現實生活。
一般人都很難把別人的問題,當成是自己問題,書上所說,我們總是會不斷被外在的判斷與思考,遮蔽了我們達到神性靈感溝通的階段,永遠都會認為是別人的問題,其實這些煩惱、痛苦、厭惡、執著等等的狀況,都是自己帶來的。
甚麼叫做神性靈感?
大抵就是天外飛來一筆之類,靈光乍現的那種時刻。那種你沒有刻意的去思考或整理,有一天,忽然想到一個方法或點子,讓你的問題迎刃而解。或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要做某件事,但那件事卻不在原先的計畫或安排中;也可以說這是一種衝動,但所謂靈感的衝動,又跟想要購物的衝動,或是罵人的衝動有所不同;總之,它是未經特別思考所得到的一個答案。
因為總是讓潛意識或記憶,驅使我們去做或去感受,不一定是全然的真實,如佛家所說,世界原本是一整個「空」,自性是空,但是因為人的貪嗔癡等執念,蒙蔽事物的本質,導致了不快樂。
神本是我,我本是神,神就存在於心中。
我想這是零極限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而如何達到零的境界,其實只需要很簡單的一個動作,就是「清理」。
對於這些不愉快地想法與事件進行「清理」;「清理」的方式就是,對它們說出
「對不起」
「我愛你」
「原諒我」
「謝謝你」
這四句箴言。
知易行難。要如何對擾人的兩戶鄰居,懷抱這四句話?我最想要的,就是他們趕快搬離這棟大樓。站在他們的角度,他們或許覺得我搬走才是最快的解決方式。
依照零極限的理論,當我對這事有負面的念頭出現時,我必須在內心對他們說「對不起」、「我愛你」、「原諒我」、「謝謝你」這四句箴言,才有可能改善我對他們的觀感。依照書中成功者的分享實例改善,當我「清除」了對這個打鼓教室負面的「記憶」,它就不會再repeat,現象就會消失。
所以,我推論改善的現象,會有以下幾種:
1.鼓聲徹底消失在真實世界:教鼓老師找到更好或更便宜的場地,搬走了!(喜極而泣)
2.我內心對於打鼓的厭惡感消失:有天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竟然愛上了鼓聲,然後......我也成了打鼓的學生?(大驚)
3.有鼓聲似無鼓聲,聽鼓聲聽太久了,已經是「久聞鼓聲而不覺其吵」!
4.我中了大樂透,搬到帝寶去了!(喜極而泣again!)
實行零極限後,以上哪一種情況比較可能會發生?(內心期望會是4,如果是這樣,我可要行五體投地大禮膜拜這本書)
除了鄰居以外,有一個朋友,我也想對它施行零極限。依照零極限理論,我必須要對他的行為負很大的責任!認真的想了一下,到底要負甚麼責任?想了很久,唯一想到的卻只有:「幹嘛把他當好朋友?」如果不是好友,那麼對於此人的言語不會有不愉快感;但偏偏得接受一個事實:他是我的朋友,而且不巧的還是好朋友。
既然閱讀了這本書,顯然這樣的思考結果,並非是問題真正的答案。這個人會出現在我的世界,會有這些行為,都是我的責任。至於他要好,要壞,也是我的責任,我得從現在開始冥想他的容貌,對著腦海中的他說:「對不起」、「我愛你」、「原諒我」、「謝謝你」,當我徹底清理掉關於他的負面的記憶,應該還有機會可以重拾友誼吧!
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像書上出現的諸多成功者證言,自豪地說:「自從我使用了清除法以後,我的人生有了一個嶄新的開始!」
不知道在我進行「清理」時,會不會剛好他這個人,也從朋友清單中順便給清理掉了?這莫非也是零極限的一種呈現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