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上一篇:辦理限定繼承DIY:資料準備
準備完資料後,把整包資料袋使用掛號回執,寄到被繼承人(也就是往生者)戶籍居住所在地所屬法院。
收件人:「臺灣板橋地方法院」地址「22008新北市板橋區民生路1段30巷1號」
一個多月後,我收到了法院的裁定通知。
收到通知後,二十天內將裁定通知文內前兩項裁定的內容,登報至全國版的公告上,並把登報該版的版面,"整張"寄回給承辦的法院書記官。
去年底我收到通知時,剛好準備到醫院生產,並沒有第一時間處理登報的事;生產完後從月子中心回來,已經過了二十天的登報期限!
法院裁定通知的信封袋封面上有一個分機號碼,打去詢問承辦的書記官,我現在登報是否還來得及?
承辦我的案件的書記官親切地告訴只要現在去登報,再寄給她就可以了!掛上電話後,趕緊google哪裡可以登報;找到了這家太平洋日報的廣告窗口。
登報不限登在哪一種報紙,重點是要全國版公告;登在大報上的廣告費當然是比登在小報上高,沒必要選擇聯合報或是蘋果日報那種暢銷報紙。
用手機把法院裁定通知拍下來email過去,不到五分鐘就收到報價,內含回寄給我兩份報紙,總金額共計約兩百多塊;用網路ATM轉帳過去;轉帳後隔天可見報,再隔一天,我就收到兩份報紙跟一份收據;跟登報窗口從頭到尾只使用email聯繫,未通過電話單靠郵件文字往返,就做完登報這件事,讓我又再度體會,這可真是一個美好的網路時代呀!完全不用出門就搞定!如果可以跟法院只透過網路來往,就能辦好限定繼承該有多好?
法院真的該推一下行政電子表單,透過自然人憑證,線上填完資料後就送出,法院裁定也可以透過email寄給當日人,可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紙張文件;不過,現在雖然大家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但並非人人皆對於網上操作很熟悉;每年報稅,雖然很多人都開始使用網路報稅系統,但新聞總還能看到報稅最後幾天,國稅局窗口大排長龍的畫面,顯示網路報稅的用戶仍是廣大納稅群眾中的少數而已,可能連三分之一都不到吧?
如前述,法院裁定通知信的信封袋上,會有一個股號和案號,把報紙寄給股號所標示的承辦者,即完成限定繼承辦理。
自辦限定繼承只要看完我寫的這兩篇發文,就會發現其實非常簡單,若沒時間跑完這些流程,建議還是花點錢找代書辦理吧!
後記:
網際網路存在一種有趣的信任關係。
平常如果要把錢直接交到陌生人手上,沒有現場銀貨兩訖,內心就會覺得不踏實;奇怪的是,在網路上從事這樣的行為,就不會感到有不妥;橫豎也只是拿不回幾百塊,而不是幾萬塊,站在人性的觀點上來看,對方也沒必要只騙這一點小錢。
對於不熟悉網路的人來說,便利=詐騙=洪水猛獸,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詐騙都是透過電話,而非網路,而被電話詐騙得逞的人,其中雖不乏年輕人,但大多數是不熟悉網路的歐吉桑或歐巴桑。
辦理限定繼承的過程讓我了解到,我的母親始終當我是孩子,即便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了,她還是當我是個孩子,而且還是一個甚麼事都辦不成也做不好的孩子。
我曾經試圖想改變她對我的觀感,哪怕是一點點肯定也好,但最終我放棄了,自己當媽後,試著去理解我的母親與其他家人;她不懂也不想稱讚我,不表示她不愛我,我們時常無法溝通,雙方存在具大歧見,不表示我們不愛彼此。
當她不知道要如何阻止對方時,她唯一會做的事,就是說出一堆話來傷害對方,或用情緒恐嚇,好讓對方放棄做她不願意見到的事;這就是她的方式。
對於孩子來說,當面臨一個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情緒化指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緘默,難不成也要再找類似的話語去回擊父母?這種不對等關係,長期下來會早成孩子的心理壓力;每次與父母衝突時,我會盡量不投入對方丟過來的話,把自己抽離出來,就不會感覺到被傷害。
時常在想為什麼我自小就這麼好強,原生家庭必然給我很大的影響;始終無法得到父母的肯定,導致甚麼事情都想一肩扛,打斷牙混血含也要拚的硬頸個性。若別人言語暗示我無能、我辦不到、我就是矮人一截,我會異常憤怒,會抱著一種即使做到死了,也要做給你看的心態。
身為一個女人真不該如此,看看那些溫柔婉約又講話輕聲細語的女人,小時候必然是被父母給捧在手心長大,她們凡事只要唉個幾聲,就會有男人過來幫忙;但無奈我就是唉不出來,然後自己做到死的那種。
這也容易成為他人利用的弱點,公司的老闆只要跟我說,我就知道妳不行,那我肯定完了,我會整個豁出去!
很早就意識到自己這種不平衡心理,所以當內心「燃燒的小宇宙」又被激發時,我會控制不要被無謂的好勝心牽著走;這次硬要自己去辦限定繼承,還是有點被我母親給激到了,否則花個七八千塊就可以搞定的事,我何必堅持非要自己來不可?而且是花她的錢又不是花我的錢。
她愈是認為我辦不到,我愈是要辦給她看;當然辦好後,她又是一貫的「喔,那就這樣」的無所謂態度,對她曾對我說過的話,彷彿從來沒說過似的淡然,也沒有甚麼意外之喜。
父母只要給予孩子一些肯定,就可以讓孩子做得更好、更有自信,至少未來長大後,心態上也會活得平衡一點。幸虧快要四十歲的我,早已經脫離父母的情緒羈絆,找到可以自我平衡的方式,我相信還有很多人,就這點上是走不出來的。
一定要區分清楚,妳 ≠ 妳父母眼中的妳,才有辦法得到解脫。
當我內心的那個小女孩,偶爾又冒出渴望得到父母肯定時,我會甩她一個耳光,告訴她:「妳給我清醒一點!妳已經長大了,不需要她來告訴妳,妳是值得的!」
也許手法是激烈了一點,但通常很有用,我不喜歡自憐式的過每一天,我必須找到跟自我和解的方式。
為了不要讓我的孩子跟我一樣,常常人格分裂的跟內心的小女孩或小男孩對話,我絕對不要吝嗇於我的讚美。
我常常稱讚小小哈「很棒」,某些教養專家或許認為這樣過度稱讚小孩,會帶來負面影響,但我完全不這麼認為。我就是要稱讚孩子,讓他們知道我樂於見到所有好的表現;當孩子犯錯時,我也會責罵他們,稱讚與責備,兩者間應該並行不悖,甚至我認為稱讚就是要比責罵更多一些;習於責備、吝於稱讚的親子模式,才是大有問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