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中提到對孩子好的鼓勵方式,有以下幾點:

1.重視並接納子女的現狀

每個孩子的優點不同,注意他擅長的部分,予以鼓勵。

我的實際運用,

我們家哥哥很擅長繪畫,我會鼓勵他多畫畫,嘗試各種觀察各種物品畫下來,弟弟喜歡拼積木,就會鼓勵他拚積木。

2.信任孩子,並以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信任他們

對於小孩很多時候我們還是不夠信任他們的行為, 這點我自己也不是完全都能做到。

我試著讓弟寶自己端碗從廚房走到客廳,並告訴他:「我相信你可以自己端碗」偶爾他還是會跌倒,或並把碗內的東西翻出來,不責罵他,鼓勵他下次再試一次。

哥哥小小哈可以嘗試更多 ,比如自己綁鞋帶,我會告訴他:「我相信你可以自己綁好鞋帶」,當然他並非每次都能綁得很好,但是只要綁好一次我就會說「我就知道你可以」。


3.尊重孩子
4.讓孩子知道他的價值不在他比別人強

判斷及比較不是鼓勵,比如「你比其他小孩乖」或「你第一名了,真棒」。

受到鼓勵的孩子是信任自己的價值,不是他做的是否符合父母的標準,或贏過任何人。

我們從來不在小孩面前說誰家的小孩怎麼樣,你們卻不怎麼樣,也不說因為哥哥怎麼樣,所以弟寶就要怎麼樣, 雖然哥哥可以成為弟弟的好榜樣,但我盡量不讓孩子間存在互相比評的心態。

我最常跟哥哥說的一句話就是:「沒有人規定每個人都要是一樣的,你有你厲害的地方,別人有別人的」。

5.認出孩童的努力及進展

我會對哥哥說:「你的拼音寫得愈來愈好了」,也會對弟寶說:「你終於能自己坐好自己吃飯了!」他們都會很開心。

6.認出個別優點

小小哈跟弟寶都很喜歡唱歌,我也會常常鼓勵他們:「你唱歌很好聽呢!再唱一首給我聽吧!」

當小小哈跟弟寶分享玩具,我也會鼓勵他:「真好,你會跟弟弟分享玩具」。

小小哈是一個很大方的孩子, 總是會跟全家分享他的所有東西跟食物, 弟寶在這點上就沒有這麼大方, 但是他比哥哥更懂得如何安慰人, 這些優點我都會當著他們的面說出來讓他們知道。

7.對孩子有興趣的主題表示你真正感興趣

小小哈常常說他發明了甚麼東西,我會停下來問他你發明的是甚麼?怎麼發明的?可以展示一次給我看嗎?他都會大受鼓舞跟我講解很久。

他也常說,他長大想發明什麼, 我都會建議他把想發明的物品畫下來, 他剛好又特別喜愛畫畫。

8.保持幽默感

可以教孩子如何處理錯誤跟挫折,保持輕鬆。

當小孩跌倒了,我們總是會很擔心趕緊跑過去看他是否受傷, 只要不是很嚴重的受傷 ,偶爾我跟爸爸還會大笑,本來哭喪著臉的小孩有時候也會跟著笑出來,還自嘲:「我剛剛好像跌了個狗吃屎」。

書中提到一個觀點,獎賞與懲罰=無效的紀律。

父母在面對孩子做了不如自己預期的事時,通常會採取的行為有幾種:

1.威脅: 


通常父母並沒有真正執行威脅的內容,比如「你再吵就出去」,孩子再吵也沒有真的被趕出去。

2.責罵: 

通常孩子不會理會父母的責罵,除非很大聲斥責。

3.過度反應:  

「你這樣很糟糕!」只誇張事情而使問題更嚴重。

4.剝奪的權利與不良行為間沒有關聯

比如「你如果不乖乖吃飯,明天就不能出去玩」

應該是「你不乖乖吃飯,等一下你就餓肚子吧!」

5.體罰

體罰只是在告訴孩子,我可以因為我比對方強大而達到控制,讓對方害怕。體罰或許可以暫時制止孩子,但終究會失敗。

不用懲罰及獎賞也可以教養出有紀律的孩子。

有效的紀律是自律,教導孩子成為負責任及願意與人(父母)合作的孩子。

書中列出以下幾種方式 :

1.分散孩子注意

書中提到如果小小孩玩插座,就轉移他的注意力,給他別的東西。

2.忽視不良行為

孩子用哭鬧的方式表達想吃餅乾,告訴他除非好好表達,不然不會理他,直到他自己意識到可以好好說話,才給他要的,並稱讚他的禮貌。

3.安排環境結構

讓孩子拿不到不該拿的東西,控制好行為順序,比如不能飯前吃零食,吃東西前要洗手。

4.控制情境而不是孩子

讓孩子自由,但一旦他做出破壞性或危險的事,隨時帶離孩子。

比如在逛超市之前, 告訴孩子他應該遵守的規矩, 一旦不遵守規矩, 例如在超市換跑或者大吼大叫,馬上帶孩子離開現場。

事先說明限制跟提供選擇:「你可以在我忙時安靜玩,或者離開這個房間等我忙完」

有次我帶哥哥在餐廳用餐, 哥哥與其他小朋友吃完飯後,就開始在餐廳中追逐嬉戲, 我馬上警告哥哥:「 你可以選擇安靜坐下來,又或者我們馬上離開」

一直大聲嚷嚷叫小孩不要亂跑, 效果往往非常有限。

5.讓孩子有所選擇並為結果負責

「不吃飯會挨餓,不能有零食」
「騎車不遵守規範,下次取消一次不能再騎」

孩子故意玩食物,不用罵他,直接假定他已經吃飽,收掉他的食物不管他是否會餓。

5.撥出時間予以關愛

6.放開束縛
7.增進自己的一致性

一致性是教養當中很重要的一環。 如果今天允許孩子不洗手就吃東西,明天又限制他必須洗手才能吃東西, 這種前後不一致的方式, 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所有的規定, 是根據父母的情緒和心情來決定, 而不重視規定的本身。

8.對正面行為予以注意

通常會導致父母提高音量或過度反應的, 往往大部分是孩子負面的行為。 孩子會認為能夠激起父母的高度注意力, 最快的方法就是展示負面行為。

9.以暫停來隔離孩子

當孩子出現不預期行為時,暫停當下正在進行的活動,讓孩子冷靜一段時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ristine 的頭像
    Christine

    記憶的形狀

    Christ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