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們公司召開了讀書會,並指定從A到A+(Good to Great)為讀書會指定閱讀書籍。
這本書是去年全美與國內最轟動的管理書籍,對業界造成不小的震撼,我內心暗暗希望這本書也能帶給我們公司一些震撼,如果這些人還有救的話。讀書會上老闆很認真的叫大家發表意見,並且自己帶著大家畫重點,把他認為重要的字句或章節記下來,各個大頭們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每個意見都是一針見血直指問題核心,大家對於成功的企業之所以為什麼會成功似乎都了然於心,其實其他人說什麼並不是關鍵,只要老闆跟大頭們都能明瞭這本書要說的,並且能貫徹在公司內部就好了﹔霎時,我竟然覺得會議室裡充滿了光明,人生也產生了新的希望。

但是,不管作者柯林斯說成功的公司應該要怎麼才能A,也我們不管再怎麼認同,似乎怎麼A也是別人在A罷了。一陣歌功頌德跟全民齊呼結束了以後,我們的生活又恢復到了以前﹔老闆依舊,大頭如故,什麼都沒有改變。

書上說,我們可以將卓越的企業歷程分成三個階段,一是有紀律的員工,二是有紀律的思考,三是有紀律的行動。試申論我們公司符合的要素:零,反其道的要素,三項都符合。

符合一、沒有紀律的員工:上班打電話聊自己私人的案子,大聲到隔壁的人也不得不請她下次有案子記得介紹﹔上班開瀏覽器做自己的案子,要找她討論公司的案子永遠沒時間﹔上班MSN網路交友,笑得太大聲常常吵到隔壁同事,上班競標拍賣王物品,櫃檯每天都有收不完的宅急配….

符合二、沒有紀律的思考:ART只做自己認為藝術的東西,讓人常常不理解為什麼他要在某個地方塞入某個怪異的小圖,以至模糊使用者注意焦點,他的回答是:「這是創作者的巧思,你不懂」
程式人員只開發自己有興趣的東西,讓人常常不明白,為什麼他硬要自己設計流程,卻不給企劃者參與的空間,導致使用者對流程抱怨連連,他的回答是:「………………….」然後繼續低頭寫程式。
行銷人員只專注於整理每週報表跟發新聞稿給記者,每每詢問他們產品的行銷計劃時,他們的回答是:「我會先發新聞稿,然後看每週流量報表」
業務人員只專注於接電話跟打電話,通常他們並不會給你機會詢問他們,因為他們永遠都練就搶得先機的詢問本領:「這個要多少錢,你什麼可以給我報價,你什麼要跟客戶簡報..」跟她的對談中,讓人很想反問她:「到底誰是業務」?

三、有紀律的行動:欠缺有紀律的員工跟有紀律的思考,哪來有紀律的員工?

我們公司反A到A+的行為多不勝數,也許老闆請大家讀這本書,就是要我們記住所有成功的原則,並且繼續奉行反其道而行的道理,最後如果成功了,自己還可以發行一本叫做從Z到Z- (Bad to worst)的書,推翻先前所有成功企業的邏輯,並且告訴大家,在internet行業裡,他曾經創作過一次輝煌的紀錄,這次,他也準備再創造第二次奇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rist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