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寶睿睿的異位性皮膚炎控制住後,生活終於恢復了正常,我又回到悠閒的全職媽咪時光。
這裡指的悠閒應該是心境上,當過娘的都知道,整天幫孩子把屎把尿,不可能悠閒到哪裡去,不過這幾年在心情上,卻是比過去在職場中奮鬥的那十幾年,來得悠閒太多。
孩子的爸更是特別感到悠閒;老大去上幼稚園後,常常感冒需要在家休養,孩子的爸完全不擔心沒上課的老大無人照顧,老大每次只要發燒,基於保護自己也保護同學,我們都會讓他在家裡蹲個幾天,等到完全痊癒後,才會放他回學校上課。
每天晚上回家,都有熱騰騰的飯菜等著他,不用擔心黑心食品的全面荼毒(他不願帶隔夜菜便當,中餐只好自求多福了..)
我常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他還會回我:「一個每天睡到中午的女人背後,總會有一個無奈的男人」。
我承認,我會因為半夜起床餵奶一到兩次,或者睡前的莫名失眠,導致早上爬不起來,但這並不影響我對家庭的貢獻啦!正因有我在家安內,他才能心無旁鶩攘外;古人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沒有後勤補給,沒有家庭的和睦安樂,他怎麼有辦法去全力衝刺?
孩子的爸在我擔任全職媽咪這幾年,有過兩次升職;第一次是在大寶滿半歲的那個月;巧合的是,他的第二次升職剛好也在二寶滿半歲時;我總說他的升職跟我這個「賢內助」絕對脫離不了關係(自我感覺良好....)。
我不是一個傳統的女性,從不認為「男主外,女主內」會是我想要的婚姻模式,我對於工作仍然有很多想法與眷戀,以及放不下的地方,可是就在不知不覺又糊里糊塗中,走上了這條從沒想過的全職媽咪之路,一走就走了三年多;這些年來,還是有蠻多不甘願的地方,但這些不甘願的聲音隨著時間,也隨著每天緩慢無為的生活節奏中,所得到的平靜與快樂,而逐漸淡化消失了。
我每天做的事很瑣碎,都是些小到不行的事情,但我都將它們稱之為"最小的大事",這些事雖然小到微不足道,卻十分重要,它是維繫著我們整個家庭的小螺絲,必須每天都讓它們順利轉動才行,是為了我自己跟我們一家人轉動,而不是為了任何公司或老闆轉動。
上午十一點多左右,睿睿在床上玩累了,會再度吵著要睡著,他睡著後,我就起床梳洗,等他醒後再帶他一起出門吃午餐,或自己下廚準備午餐。
我現在自己做午餐的頻率很低,一週最多兩次,幾乎都是外食;睿睿不喜歡自己坐著玩,坐不到十分鐘就會討抱,大熱天抱著他做菜不是辦法,出門吃比較快。
二寶睿睿很黏媽咪,也不喜歡自己坐著玩,我幾乎一刻都不能離開他的視線,得陪在他身邊陪他一起玩才行,因此白天若只有我一個在家,很難親自下廚,連衣服都很難拿去洗,只能等到晚上兩個孩子都睡著了,才開始放入洗衣機攪,半夜一、兩點晾衣服在我們家是常見的事;但洗衣服向來是孩子的爸的固定任務,我也很少洗就是。
每天的午餐因為都是外食,可以去不同的地方用餐,只要有冷氣可吹,睿睿的皮膚就不會有什麼不適。吃完午餐後再去逛逛街,或去想去的地方走走,天氣炎熱的關係通常都是購物中心或百貨公司,到了黃昏再去大賣場買菜返家。
晚上七點,孩子的爸會帶著大寶小小哈準時到家,把睿睿丟給他們後我再弄晚飯。七點半左右我們就會開飯,如果製作比較複雜的料理,最晚也是八點就會開飯;事前準備工作像是洗菜、或是醃肉,會趁著白天有零碎空檔先弄。
其實可以更早起床去買菜,但以目前生活節奏,已經演變成上午很難起床,只能利用下午來做事了。
晚上九點用餐完畢,把碗盤收拾好丟入洗碗槽,會先擱著,然後跟孩子的爸輪流拎兩個孩子去洗澡;他輪流洗完兩個後,我們分頭帶孩子去睡覺,他帶大寶小小哈睡,我陪睿睿睡。
兄弟倆個目前還是分房睡,大寶跟孩子的爸睡一間,我跟二寶睡一間,分房睡很好,最大的問題是一個晚上同時開兩台冷氣真耗電。
他們晚上十點半以前通常就會睡著;睡著後我跟孩子的爸一個人先去洗澡,另一個人則負責善後家裡;善後的工作包括收拾凌亂的客廳、擦地板、洗晚餐用餐後的碗盤、洗衣服等等,幾乎所有的家事都是孩子睡覺後我們才會開始分頭進行。
"擦地板"這個行為是我生小孩前與生小孩後的最大差別;沒生小孩前我幾乎不擦地板,生小孩後我天天擦地板,整個人變得好像有潔癖一樣。
做完家事後大概都是晚上十二點多了,孩子的爸會看「進擊的巨人」或打電動,我則看書或上網。凌晨兩點多孩子的爸去睡覺,我繼續"熬夜"到三點多才會進房間;進房間會再驚醒睿睿,他會再吵一陣子讓我安撫他,安撫他後再睡覺約莫都是凌晨四點多,夜貓族的我就是這樣養成的。
一整天看下來都是滿滿的事情,真談不上甚麼悠閒,但除了被孩子制約了一些事情,比如換尿布得馬上幫他換,一刻都不能等以外,每天的生活都可以自己安排,想做甚麼就做甚麼,沒有人會干涉自由。
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全然愛上這種日子,是當全職媽咪後最大的轉變;從一個喜歡把每件事都訂目標,並且要求自我(也要求他人)達到目標,否則就很難放過自己的人,變成一個隨遇而安,或者說是隨波(隨孩子)逐流的人。
過去生活若不按照我原先訂好的方向走,對我而言就是「走偏了」,我就會開始感到焦慮;在家當全職媽咪前兩年,我一度覺得自己"走得很偏",還愈走愈遠,計畫跟不上變化的焦慮感很可怕,很想趕快走回去;愈想趕快走回去就愈掙扎,因為理智上認為該走回去,情感上卻告訴我不想回去。
後來發現,我以為的走偏了,未必是偏,或許這一切才是回歸的正確道路;之所以會那麼焦慮,是因為習性,人已經習慣某種模式,但那樣的模式未必是對的,或是最好的。
如今,回去上班也好,不上班也罷,我不再凡事都給它套上框架,認為不是這樣就一定是那樣。就算人生不按照原定計畫走,那又如何?太陽不會因為我的計畫改變,就不再升起了。
不知我還會再當幾年全職媽咪,也許今年就會結束,也許明年,也或許就這樣一直下去,多年後再來一篇「全職媽咪十三年有感」;但是我對於未來,已不再像以前那般恐懼,認為非得怎麼做才是最安全可靠。
有時望著過去的道路,那段時光的精彩確實難忘,也有許多美好的回憶,現在的一切也在為我的未來塑造美好回憶,只是形式上的差異而已。
全職媽咪需要心理調適的地方很多,大多數的時間只有一人在面對孩子,自我學習跟對話,如果又拿過去工作上的職位、收入、地位來當作自我肯定的條件,心理一定會憂鬱,必須學習從其他的地方肯定自我,找到生活中源源不斷的成就感;全職媽咪會不會變成"黃臉婆"除了靠自己努力,另一半的支持尤其重要,另一半是否肯定全職媽咪的貢獻與價值,提供經濟層面的支持,還有心裡層面的關懷。
孩子的爸很支持我的這份「全能管家」工作,我們對於家庭也有相同共識,他每天都會六點半準時下班去接老大放學,孩子出生後他從不加班(這點要特別感謝他的公司,願意讓不加班的人還有機會升遷,讓他能平衡工作與家庭)。
每個全職媽咪都是自願放棄可以讓物質生活過得更豐裕的薪水,去換取無形中更豐裕的生活,如同"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書中所說的:
「人生是否如你所願或者悔不當初,就看你如何分配你的人生資源。
「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可以得到立即回饋的事,像升遷,加薪或獎金,而非長期努力的事,如教養兒女(你通常得等到數十年後才能看到兒女的成就)。得到立即回饋後,你設法讓家人過得更好、買更好的車、更好的房子,與家人享受奢華的假期,問題是,這種生活方式將使你的個人生活資源卡死。」
「我至少要和過去一樣努力工作,不然就無法繼續升遷,我一定要獲得升遷,因為................"。」
「每個人都希望事業成功,家庭圓滿,儘管你決定努力工作,好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卻在無意間疏於照顧你的另一半和孩子,在家庭生活投資時間和精力得到的回饋,當然不如職場上的成就那麼顯而易見。」
我完全贊成立即回饋的爽度,這周拿到獎金下周就可以買一個LV,再下周還可以去歐洲或日本,甚至如果獎金多到可以住豪宅那就更爽了!每天幫還在地上爬的孩子換尿布,當下絕對不會比「升遷,加薪或拿獎金」爽到哪裡去,更何況待在家裡把屎把尿的後果,就是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慾望,做到「無欲則剛」的境界。
我的立即回饋只有孩子的笑容,跟他們從爬到坐起來,到會走會跑的每個成長片段,我都從頭到尾參與。
說我成全了孩子的爸,某種程度上他也成全了我,因為他讓我看到人生的其他可能,以及我沒發現到的面向,更讓我看到自己從沒被發掘的潛力(從完全不會做菜到愛上親手做菜,甚至會包餃子,偶像也從”湯姆克魯斯”變成”阿基師”),這種潛力不是發揮在工作上,而是生活中的每個小部分;如果沒有孩子的爸,沒有這兩個孩子,怎麼會有如今的體會?這種體會換做過去的我,如何想破頭,也不會想到這一切竟會有甚麼意義。
以前我最唾棄無所事事,沒有目標的人,而我現在就是這種人,我卻一點都不唾棄自己,還敢沾沾自喜,可真奇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