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單身的女性朋友跟我發牢騷:
「身邊的朋友都結了婚,特別是生了小孩,我開始跟大家沒有話題,而且我愈來愈不喜歡跟有小孩的朋友一起吃飯了,因為我不想一直聽到關於小孩的事情」
所以單身的人還是傾向盡量選擇跟單身的朋友聚會,不是沒有道理。
即便我是兩個孩子的媽,我也不想跟朋友老是聊小孩的事情。
但以某些聚會,某些應酬場合來說,聊小孩是最安全,又不牽涉個人隱私的一個好話題。
也不是關於小孩的話題,一概都讓人無法接受,如果話題是屬於"問題協助解決"這個層面;比如「要怎麼戒掉夜奶」或是「副食品都是如何準備」之類的,朋友有問題或牢騷,我樂於傾聽。
但是有一些話題就…………
小孩的每個成長小進步,對於爸媽來說都是一大步,都會感到驕傲,尤其當他們只有一個孩子時,更容易放大孩子所有的行為;我完全可以理解,如果我只有生大寶,我可能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有的事情是因為那是妳的小孩,妳才會覺得特別。
朋友拿出手機上的影片:「妳看,好好笑喔她」(自己一直笑)
我苦笑:哦?(一點都不好笑啊!)
朋友笑得花枝亂顫:「等等喔!我再找一個影片給妳看」
我:呃…………
這樣的行為,我身為兩個小孩的媽都受不了,更不要說單身的人了。
另一個朋友的老婆,常常聚會總是會提醒大家注意他孩子:
「妳看看他,他那個皮樣」
「妳看,他好好笑喔!他會這樣耶!」
我要一邊注意我的兩個孩子,還要一直被提醒「注意」她的孩子。我又不是她孩子的阿嬤還是外婆之類的人,很難跟孩子的媽有什麼深刻的共鳴好嗎?
很想說,大多數的人真的很難跟妳抱持同樣的趣味,去看妳孩子的影片或行為,有些確實還蠻有趣,但大多數他們做的,是一般孩子都會幹的事。
有的父母之間的話題,會圍繞在小孩的使用物品上打轉。
我不太關心現在流行什麼母嬰用品,也不特別關注別的媽媽買了什麼給孩子使用。
有的媽媽會疑惑,沒跟其他媽媽有交流,不會缺乏很多資訊嗎?
但是現在不是農業社會了,不時常跟別的媽媽交流,不表示就是生活在一座孤島。
我們因為跟對方本來就是朋友,才跟對方往來的,而不是因為對方是媽媽,才跟她當朋友。這前後順序不要顛倒了!我不會因為朋友當了媽,跟她交情就瞬間上升,也不會因為朋友不生孩子或不婚,就跟她無話好說。
有一陣子大家瘋狂買滑步車,我也一度受影響,沒買一台給孩子是不是怪怪的?我承認我也不是完全有辦法當全世界的小孩都有一台時,還能繼續裝瞎。
腦袋清醒了點後,就覺得完全沒必要;轉眼老大都快6歲了,他的腳踏車騎得挺好,沒有再去「滑步」的必要。
直到他前陣子主動提出想學直排輪,我才買了直排輪給他,幫他報名課程。
還有一個育兒話題,我也老覺得搭不上:「妳都買了甚麼書或玩具給小孩?」
我自己從小到大就是圖書館重度使用者,婚後更是完全仰賴圖書館。如今家中的童書,大部分都是朋友送的二手書,平時要看新書就靠圖書館。
有次有人問我:「妳買了哪幾套繪本給小孩?」
我:「沒有買過,我買過最貴的一本書是菜市場一本30塊的書,其他都圖書館借的」
對方又問:「我買了××××的書,妳知道嗎?那一套很有名!」
我:「喔?歹勢我孤陋寡聞」
某媽媽:「真的!那很有名!圖書館會借得到嗎 ? 」
我:「這我不清楚,圖書館借得到什麼就看什麼,中文英文甚至日文都有得借,反正那麼多他也看不完。」
我想我這樣的回答會被討厭。比較社交性的回答應該是:「喔?真的喔?那多少錢? 我也來買一套」(事實上我什麼都不會買,我家太小了只適合流動性書籍)
重點不在於買了哪幾套書,哪些繪本,而是孩子是否培養了閱讀的樂趣,花了多少時間陪孩子閱讀。不過如果我再繼續說教,對方只會覺得我更加白目。
至於玩具或物品,我更沒有什麼好跟其他媽媽們交流與分享的,小小哈一年會有一件或兩件新玩具,是朋友或家人贈送的,要不就是他有特殊好的表現才會獎賞他。
為什麼我們變成媽媽後,話題要圍繞在孩子身上呢?妳會因為妳養了一條狗或貓,成天一直討論要給狗吃什麼,穿什麼嗎?
我們又不是養小孩(寵物)交流俱樂部,不能單純的只當朋友嗎?
或許小孩現在是有些媽媽生活的全部,即使我是家庭主婦,我還是不認為應該把孩子視為生活的重心,忘記了從前單身的自己跟朋友間的情感交流,並非是建立在孩子的生活之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