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對小孩的教育觀念一直是,寧可給少,絕不多給。
這樣的想法,在物質富裕的現代社會,是否顯得有點復古與格格不入?
當大家一窩蜂在討論買哪一套繪本好,甚至花上萬元訂購美語教學書籍時,我還堅持圖書館是我們唯一的閱讀管道。
我們家也不是毫無自有的兒童課外讀物,來源是朋友贈與的二手書籍或過期兒童雜誌,或是學校的贈書。
玩具難免要買,因為沒有免費玩具可以借,購買時機只有逢年過節,但非一年三節;即使是生日,為了不讓孩子養成習慣與理所當然,也不是年年有禮物。
哥哥上小學前夕的生日,我第一次送他所謂的生日禮物(他老杯還抱怨我這樣是寵壞他),禮物是一隻很普通的絨毛玩具,大概只花了我臺幣200元。
禮輕可是情意重,是他最愛的卡通人物,他收到時大笑不已,驚訝的眼眶泛淚,我知道他一定十分開心。
這一定會是他很難忘的禮物,他也很珍惜,每晚都抱著他的生日禮物睡覺。
他也不得不珍惜,因為生日送禮物不是我們家的常態,他不會有預期心態,明年還有機會能得到別的禮物。
零食也是如此,不是想買就能買,想吃就能吃。
到便利商店看到任何零食或玩具,通常是只能看,不能買,除非是養樂多或牛奶等我允許的食物。
但也不是常常想喝就可以喝,所以小孩從來沒有想買什麼,而在商店大吵不肯離開的情形出現。
哥哥現在年紀比較大了,小瓶養樂多已經滿足不了他,常常會想喝大瓶的多多,這時候我給他的零用錢就派上用場,他可以選擇自掏腰包,加錢購買他想喝的大瓶裝。
朋友看我這樣的行為,笑我是嚴苛的媽媽,竟然連買養樂多都要小孩自己加價購?
但最讓朋友感到意外的,不是加價購這件事,而是每次我給哥哥的零用錢數目。
每次最多只會給五塊,平常頂多是兩塊三塊。
哥哥有一個小小的撲滿,每次拿到零用錢後,都會小心翼翼把裡面的錢拿出來,再重新計算總共有多少錢。
朋友說,沒聽過有爸媽是一塊兩塊在給零用錢的。
我想,小孩的胃口不能被養大,尤其是在他們毫無金錢觀念的時候。
我會給零錢最大的用意是,我希望他們能明白,小小的一塊錢,能夠累積成五塊,十塊,一百塊,即使是一塊錢,也要珍惜,而這種觀念,不透過給零錢來當零用錢的過程,無法有深刻感受。
我告訴哥哥,我不反對他買任何東西,前提是只要零用錢足夠支付,但如果他是希望我買,那麼決定權就是在我身上。
我可以決定不買給他,沒有什麼理由,最好的理由就是錢是我的。
某次他看到一包進口餅乾,他很想吃。
「你看看上面的價錢」
「100元啊~」他回答。
「你有100元嗎?」我問。
「沒有」
「那你想吃它,就很抱歉不行了」
「可是妳有100元,不是嗎?」他反問我。
「我是有,可是我不想買這包餅乾啊!」我說。
我接著說明:
「肚子餓了,當然必須吃東西,可是你現在不是餓吧?如果你餓了,我可以買麵包給你吃,但不是這包100元的餅乾」
看起來我真是狠心的媽媽,花錢買飲料自己喝,卻不願買一包餅乾給他吃。
或許寧可把錢花在孩子身上,吝於對待自己,才是所謂愛孩子的表現?
但是孩子並不明白父母背後的付出,至少在這個階段是如此;他並不知道,他的那一包100元餅乾,必須犧牲掉我的三杯飲料才能取得。
他並不一定需要知道父母的付出,以他6歲的年紀,也不是真有辦法理解或體諒,但他必須了解一件事,老杯老木不是許願池,而且也不是有求必應。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願望是不會成真的。
這似乎是一個殘酷的事實,父母的財力有其限制,而且也不是應該就要花在你身上。
匱乏能夠激發人的動力,很多小孩缺乏動力,因為他們長期活在超越滿足之中。
父母永遠給孩子預期中,還要多更多的物質滿足,認為這才是愛的表現。
有一次我跟外甥在聊天,因為他的媽媽憂心他功課日益退步,希望能有個第三方跟他聊一聊。
父母當然不能只在意成績,如果孩子盡力了,也努力過了,學習依然表現不佳,也不能只以成績為唯一標準。
重點是態度,他表現出來的態度是什麼?
他的問題是出在態度,完全不唸書,不學習。
我問他:「也許你可以跟爸媽討論,設定一個目標,達成後得到什麼獎勵?比如可以去迪士尼之類的,你想去的地方」
他皺了眉頭,想了老半天:「我沒有想得到什麼獎勵」
我心想,怎麼可能,總會有想要的東西吧?一個10歲的孩子比我還清心寡欲?阿姨我超想去日本的!
他說:「我想要什麼,我爸媽都會買給我啊!」
我鼓勵他再想一下。
不可能,一定會有的吧?
他終於想到了:「那給我的獎勵,可不可以是把目標降低?或者沒有目標更好?」
真是一個機靈的小孩,阿姨我無言以對了。
從小活在毫無條件的滿足之中的孩子,所有的東西對他來說都是垂手可得,他不需要追求什麼,東西就會自動掉到他的頭上。
物質的激勵並非是最好的方式,但也是方式之一,而且是最易入門的方式。
拿工作來比喻,薪水高能夠吸引到更多好的人才,但是能夠激勵員工發揮最大的努力,往往不是薪水,而是精神上的肯定。
成就感跟榮譽感才是最好的激勵因子。
如何激發孩子的成就感或榮譽感,反應在具體表現上?
生活中可以製造很多機會,並不難。
課業上牽涉的問題則比較複雜,不是單純只是激發成就或榮譽這麼簡單。
不是人人天生就數理能力或語文邏輯很強,
很多非課業的「得分」,都不是成績上能具體反應。
不過,不管是否有讀書天份,從來沒有人認為要保持好成績,是不需要花時間做努力的吧!檢討教育體制是如何扼殺孩子的同時,是不是也想一想,沒有任何目標或「想要」的孩子,其實也是可怕的一種現象。
有一次我帶哥哥去吃飯,因為他偶爾有吃飯太慢的毛病,所以出門前我告訴他,我希望我們搭捷運去吃飯,能在一個鐘頭內吃完,然後搭公車回來,捷運專程乘有優惠,可以省7元。
我不是為了省那7塊錢,目的只是希望他可以吃飯快一點。
只是這樣講,我預期效果有限,他一定會拖拖拉拉,讓我在旁邊三催四請。
主要是要加上後面這句
「如果可以省7元,我會把3元給你當零用錢!」
他眼睛為之一亮。吃飯時,我只提醒他還剩幾分鐘,他自動自發吃得飛快。
如果只是單純說,吃飯不要拖延會有零用錢,這不是個好方法,因為吃飯本來就應該專心吃完,這中間的連動性不要太過直接。
吃飯迅速=省錢
省錢=增加他的零用錢
人性中通常省錢代表了痛苦感受,消費會帶來快感。
我想趁機帶給他一種感受,省錢不等於痛苦,省錢會帶來好處。
但不能每次吃飯都用這招,口頭讚美也是非常重要。
如果他每次跟我伸手,就有個五十、一百,那我這七元中的三元能對他起到什麼作用?省那幾塊錢他是不會有任何感覺的,那以後他浪費個幾塊錢也就不痛不癢了。
看似苛刻的行為背後,其實暗藏了我身為一個老木苦心。
我沒有辦法保哥哥一輩子衣食無憂,但我能教他節省,教他珍惜,教他耐心累積財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