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有則新聞,富二代面膜老闆,在臉書貼了一張他給孩子安排的暑期課表,受到網友的大肆撻伐,常在臉書酙貶時事的呂大律師都跳出來對此發表反對看法。

我不是富二代,是窮二代。喔不,應該是窮十代了吧!以我我們家窮十代的財力,孩子的暑假排不出高爾夫、網球、法文等課程,更不要說能安排到府教學了。一般家庭暑期在孩子才藝上的預算有限,有的甚至是零。

哥哥上小學的第一個暑假,我也很猶豫到底是讓他自由放任  或是   預先安排。

選擇自由放任,可以預想他大概開心三天後,會開始喊無聊,畢竟暑假弟弟還要上幼兒園整天課,都是他一人在家。

屆時等他開始喊無聊後,我免不了要安排活動給他,每天都要變新花樣也頗傷腦筋。

我決定先跟他討論,預先安排課程,報名他感興趣的活動。最後定下暑假兩個月上游泳、圍棋、美術、科學四種課程。

游泳是哥哥一年多來都在學習的課,平日每週一次,暑假是密集班每天下午上課;圍棋則是連續上兩個禮拜上午,美術跟科學也各上兩個禮拜,這樣暑假有六週,天天都有課程,八月最後兩週安排國內旅遊。

其餘時間則是在家自學數學、英文,還有閱讀。數學以預習為主,複習為輔,英文教材我自己準備,由我陪讀。課程銜接不上的幾個零散日子,就是參觀之旅,比如動物園、天文臺、美術館、科博館等等。

晚飯後是自由娛樂休息時間,9:30睡覺。

暑假開始了一個多禮拜,目前的行程走到上午圍棋,下午游泳;哥哥每天都興致勃勃從不喊累,其中是圍棋是他的最愛,平日學校社團沒有圍棋,好不容易盼到暑假能每天學圍棋。

每天飯後是全家圍棋時間;這幾日陪哥哥上課的緣故,我也旁聽了一點圍棋觀念,可以陪他對個幾盤(只是慘輸)。爸爸也沒學過圍棋,棋力都是看日本動漫「棋靈王」而培養出來,也能跟哥哥下個幾盤沒問題。

哥哥還會教四歲的弟弟下棋,雖然程度差異很大,弟弟常常不按“棋理出棋“,也成為一種樂趣

我們也是暑假從早到“傍晚“都在上課,差別是我們沒有家教,媽媽必須當車伕帶小孩奔波。感覺比較有壓力的人是我,我要把時間抓好以免趕不上。

上午送去上課,我在教室旁聽;中午下課路上買菜回家煮午飯,吃完午飯再出門游泳;游完泳回到家五點多,陪讀數學或英文,六點半開始煮晚飯。

我從早上出門到睡覺,沒有一刻沒在「工作」。

不知道面膜老闆安排給孩子的活動,是否有跟孩子充分討論?他事後在臉書回文,表示孩子也喜愛這些活動。

有一個網友,找出面膜老闆女兒過去寫過的文章,大意是她討厭暑假總是在上課。也許他的女兒不是不想學習,而是安排的時間太滿?

這些安排在孩子眼中是否有壓力,我們不認識他的小孩無法評斷;單憑一篇文,只能知道他女兒似乎討厭整天上課,如果調整一下時間,或許她也不是那麼討厭。

富二代孩子的暑期安排,本來就異於常人,不能用常人的眼光看待他們;有人整整一個月讓孩子待在英國遊學,下一個月還全家搭郵輪旅行,連家裡幫傭,家教老師跟小提琴老師都一起帶上。

一個暑假,兩個世界;有的孩子遊學上郵艇,有的卻每天只能在爸媽開的小吃店裡滑手機,有的要在夜市幫忙叫賣,有的一早要下田幫忙農事。

社會除非是「均貧」或「均富」,孩子必然因為家庭背景,有不同的成長經歷跟資源。

有人推崇「自由」才是暑假的真義,那也是很個人主觀的喜好。不管是「自由」的暑假,或是「充實」的暑假,背後都不全然是孩子的意願,都跟家裡的孩子的父母經濟能力與觀念有高度連結。

完全尊重孩子的父母不是沒有,不過很多人在提供孩子的選項上已經限縮,不過本來我們就只能在現實狀態下,提供孩子做選擇。

好比我們讓孩子選擇暑期去哪裡旅行,應該不會提供北韓或敘利亞這些選項。

捫心自問,當我也具備同等富二代的財力,我會讓孩子在這兩個月做些什麼?如果是他感興趣的領域,會刻意不讓他去接觸、去學習,只求給予一個「自由暑假」?

不到外上課,在家自學也是一種方式,但自學,對於陪伴的人來說,不是輕鬆簡單的事。

低年級小學生資料的查找需要家長的輔助;小一小二生想了解蝴蝶,不可能讓他自己去公園找蝴蝶,自己上網google;帶他上圖書館,教他如何找書或許勉強還行。

暑期自組團體,找懂得的大人來組團是一種方式,但湊人數、找場地、找老師,都不容易,何況也不是每次都不用錢。

自學的成本不低,首先必須有一個全職陪伴的父母(通常會是媽媽),那表示家庭必須少一份收入,再者是投入陪伴的時間,有很多課程會採取在外找資源或團體學習,也會有額外開銷。

不管怎麼做,都要家長全心投入參與。

孩子能不能安排自己想要的暑假?

所有的孩子都能隨時處在學習狀態,也能自主學習。他們能運用各種工具,比如書、電腦、網路,或是透過人學習,比如別的小孩、大人。

他們可以沒有課程,不用整天待在教室或某一處。

但是,你要給他書,給他工具,他得有同伴,或是其他可供諮詢的人

年齡較大的國、高中生,較為自動自發者,或許可以做好時間規劃,不過能否照表操練還是一回事;至於國小生在沒有父母的輔助,還是不容易。

暑期讓孩子一個人在家,也會產生很多問題;許多學業或行為問題的孩子,有高比例出現在弱勢或隔代養育家庭,原因是課後缺乏陪伴。

自學是有條件的,在塑造出的環境內才能成功。“孤獨“的自學難度更高。

我相信出生自高風險家庭的孩子,奮鬥向上而獲得成功的故事不是沒有,只是比例上非常低。

所以很多人理想的觀點:「讓孩子自由安排時間,一個人在家就能自律自發」事實上成功案例不多。暑期是毒品泛濫的旺季,在無法掌握的情況下,讓他們自由外出、交友,很有可能從此誤入歧途。

把孩子獨自放在家裡,周邊沒有素材沒有工具,沒有諮詢對象,奢望他能自學是一種幻想。

常有人把「我們小時候還不是無所事事的長大」這種話放在嘴邊。

我念小學時,是蔣經國先生還在當總統的年代,那時沒有暑期安親班可以上,橫豎就是去補個英文,但會去補習的人很少。我家還是住在台北市中心,班上都沒有人暑假補英文了,更不要說台灣其他區域,會在暑假補習的人有多少了;至於夏令營這種活動,我記得某年報名的人數,全班只有我一個。

那時候的暑假,就是以無所事事為主流;而無所事事的我們也不無聊,每個人家裡至少都有兩個小孩甚至三個,跟鄰居的關係也比現在熱絡,整個暑假都跟左鄰右舍玩在一起。

就算無所事事在家好了,家裡也都有一個媽媽在盯著,不是要做什麼都可以,不是要去哪裡都不用報備。

現代的社會幾乎都是雙薪家庭,獨子化,或者單親,都會區鄰居關係淡泊。把一個小孩或是兩個小孩單獨放在家裡,真的恰當?

有人說:「我小一開始就是一個人的暑假,我還不是長大了」

這就好比,王永慶只有小學畢業就成為企業家,所以我們都只要小學畢業就好,是一樣可笑。

回到富二代家庭的暑假。
有錢人做很多事,並不見得是為了什麼特別的目的

他們很多安排,並不一定是要讓孩子培養謀生技能,或是考上什麼學校(他們心目中的第一志願都不在台灣)。

他們只是培養“品味跟鑑賞能力“。

這個觀點被大家批評是傲慢且炫富,好像暗喻沒錢就沒品味、沒鑑賞一樣。不管你怎麼反感,我認識的有錢人的孩子,他們口中真的會自然吐出類似這種話,不認為這麼說有何問題。

花這些錢對他們來說,不過九牛一毛,遠遠不如日後讓孩子念常春藤名校的費用。

這只是活在不同環境所產生的不同觀點而已。

至於壓力,則是見人見智。

什麼活動都沒有的暑假,一定完全沒有壓力?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抗壓力,跟對於不同形式壓力的敏感度。

一開始我們家哥哥,也不願意去學游泳,因為他非常怕水;在我的威脅加利誘之下,他才被迫開始接觸;慢慢的幾堂課下來,逐漸體會了游泳的樂趣。現在,不論刮風下雨或寒流來襲,他上課從不間斷,暑假更是每天上游泳課,從沒聽他喊過不要上課或討厭上課。

這不是我逼他的,如果他上一期就不喜歡,我也不會強迫他繼續上課(上課不是不用錢)。

只要孩子感到興趣,學習成果應該都不錯;但若沒有一開始的嘗試,就不能知道有無興趣;讓小孩多方的嘗試是重要的,他一定會有特別喜歡的項目。

我的想法是,趁他們還小,多提供嘗試的機會,而暑假就是一個很好的時光!之後再集中財力到他非常感興趣,也願意持續的項目上,這對於我們預算有限的家庭來說,是比較實際的做法。

不管課程是緊還是鬆,以孩子的興趣與想法為主,父母提供資源與輔助,孩子能消化、願意學,就是好的安排。

我也不知道我現在播下的種子,有一天會不會開花?可能有的種子會開,有的永遠也不會開,那也無所謂,一切都只是種植的過程,植物有它自己的成長方式與進度,我甚至不知道會種出什麼東西。

每個家庭教育孩子,能給的資源條件不相同,重點是孩子的感受與接受度。

有充裕資源+有時間陪伴+孩子喜歡,是最理想的一種方式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rist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