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手術房以後,護士要我慢慢自己移動換到一旁狹小的開刀床躺好,接著要我側身要我捲曲成蝦子狀,準備幫我麻醉。
第一次剖腹時,是麻醉科主任親自執行,從頭到尾速度非常快,連針插進去都毫無感覺,而且當時我必須捲成蝦狀接受扎針時,還有兩個護理人員幫我一起捲,這次則是我一個人努力捲。
護理人員塗抹了一堆消毒液在我的腰部,消毒完畢後,麻醉師接著把針插進去,感覺她的下針點,比兩年多前我被麻醉的點還要低;第一次大概是打在背部的中央,這次卻好像接近腰部的位置,也許是身體捲曲角度的不同導致的錯覺;針插入後,腰部感到一陣酸,忍不住往前縮了一下,護理人員馬上警告我不要縮,並協助幫我再矯正姿勢,接著麻醉師開始幫我打麻藥進去,接著再馬上給我一針止吐針。
這次打麻藥的時間,比上次久了一點,感覺真不舒服!麻藥進去後,很快地就感到下半身一陣麻熱,我下意識的不斷扭動我的雙腿,想要測試麻藥生效沒;可能止吐針藥效發揮不夠快,很快地,不到二十秒,開始覺得噁心想吐。
我大叫:「我好想吐喔!」
「那就把頭偏一邊,吐出來」護理人員拿了一塊布墊在我的左臉。
我咳嗽並噁了好幾聲,一點東西也吐不出來,過了三分鐘,卻感覺不想吐了!還好很快地就停止嘔吐感,不然開刀過程一路想吐還真可怕!
上次剖腹時,麻醉師打完藥,不到幾分鐘醫生就馬上下刀,那時候我的腳指頭都還能動!幸好麻醉藥很快速地有發揮它的功效;這次,我在產檯上等候醫生進手術房,足足等了有五或六~七分鐘,等到我下半身完全都沒有感覺了,醫師才進手術房。
護理人員幫我接上心電貼片,還有測量脈搏與心跳血壓的設備,我開始聽到心跳聲。我真的一點也不緊張,但感覺心跳有點快。
原本整個空蕩蕩的手術室,連我個人加上推我進來的麻醉師與護士,只有三個人,不知不覺又走進了三個護理人員進來;躺在手術台上過了五分鐘,有人走過來幫我消毒腹部並插上尿管;不同於上次,這次並沒有人說:「不好意思,不是故意要讓你赤裸裸躺在這邊」之類安撫的話語,她們只是大聲交談著醫院的八卦,還有聊著下一台開刀的病人必須幾點推進來開,然後一邊快速地幫我作業。
我眼前的綠色簾子拉上後(連簾子擺放的位置,都比上次還要貼近我的臉,應該說要掩蓋住我的臉了),醫生與另外一位助手(我猜)走進來開始手術。她們倆人站立的位置,也跟之前幫我開刀的醫生位置不同,分別站在我的腹部左右各一邊;上次幫我開刀的醫生,是站在我的兩腳下方,另一個助手則站在左大腿側邊。
我猜測開刀房除了我以外,此時應該至少有六個人。
這個醫生不像上個醫生一樣,下刀時會看時間並報時,所以不清楚她究竟何時開始動刀,只感覺我的肚皮有被劃下跟挪動的感覺。
她跟助手一邊聊房價,一邊進行手術,我對她們話題頗感興趣,所以聽得頗為專心;感覺整個腦袋有點缺氧,但並沒有特別不舒服的感覺,卻聽到助手跟護理人員說:
「她剛剛進來就多少?」
「160」我猜她們討論的是我的心跳。
我聽到原本緩慢的嗶~嗶~嗶~嗶心跳聲,好像真的已經變成急促的嗶。嗶。嗶。嗶聲了。記得爸爸住院時,護士有特別提醒我們,如果爸爸心跳超過120就有問題,要馬上通知護理站,那我現在跳到160是怎樣的問題??
「太快了,不對勁,現在多少要看一下」
「167 」
「太快了!快給她氧氣罩」
護理人員低身貼在我耳邊問我:「妳有感覺不舒服嗎?」
「我沒特別不舒服,可是我好像吸不太到空氣」我回答。
這樣的回答很矛盾,吸不到空氣還會舒服嗎?但這個時刻的感覺,確實沒有比接下來的過程更不舒服,除了呼吸比較急促以外,還在可以忍受的範圍。
「好,給妳吸一點氧喔!來!深吸一口氣,慢慢吐掉吐乾淨,再深吸一口氣」護理人員指示我開始吸氧氣。
吸到氧氣後,感覺好了一些。
小小哈從下刀到取出,只花了四分鐘;但這個醫生沒有報時,我只能憑個人感覺計算,應該是至少花了六分鐘,我才聽到哈弟弟的哭聲。
取出哈弟弟時,聽到醫生跟醫護人員同時發出"啊"的聲音,就像看到小嬰兒,有的人會發出一種類似看到可愛的小東西的聲音。
哈弟弟哭聲非常宏亮,一取出後就開始大哭,之前哥哥小小哈剛被取出時,完全沒有哭聲簡直嚇壞我。
聽到護理人員報他的體重,2920公克,比醫生預估的3300公克少了很多,但也在理想的體重範圍了!更何況我這次總共只胖了7公斤,我跟哈弟弟一起把雙方的體重控制的很標準。
護理人員幫哈弟弟清潔過後,他依然大哭不已,護理人員問我舒不舒服,要不要讓他趴在我胸口?有了上次讓小小哈趴在胸口的不舒服經驗,我直覺反應地說不要了,護理師又接著說,那把他移到我臉旁,讓我摸摸他好嗎?
神奇地是,當哈弟弟移到我的身邊,他的小臉貼在我的臉上時,本來被取出後始終嚎啕大哭的他,聽到我的聲音,竟然馬上停止哭泣,並且睜大雙眼左看右看,仿佛認得我一樣,很安靜地聽著我稱讚他可愛;我親了哈弟弟一口,摸摸他的頭跟臉頰,告訴他我很愛他後,護理人員就把他抱走了。
哈弟弟抱走之後,聽到護士在另一個跟手術房互通的房間,撥出電話說:「媽媽有結膜炎,是不是要小兒科先會診檢查一下?」
這就是我認為生產的醫院,盡量選擇大型或區域中型醫院的原因;並非必須捨近求遠,不管住在哪裡,都得千里迢迢奔到台大或榮總這種教學型醫院,如果住家附近有規模尚可的醫院,也是很好的選擇,特別是要選擇擁有小兒科與婦產科的醫院。如此一來,當生產後遇到寶寶出現特殊情況,醫院才有專業的小兒科資源立即支援。
當初老大小小哈誕生時,因為體重過輕暫時送至小兒病房留置觀察,在產房時就聽到護士打電話通知小兒科醫師,小小哈必須要上去檢查。
以我生產的醫院來說,普通嬰兒室的照顧人力與特殊病房的人力,彼此獨立作業;特殊病房的護士,整個作業與檢查寶寶的流程,與普通嬰兒室護士的習慣操作方式,可能也會不盡相同,或許在特殊病房的作業上,要更為謹慎小心;但在私人診所,不可能有這麼大的空間,與這麼多人力配置去做寶寶照顧上的區隔,不管是健康或疑似需要觀察,或因黃疸需照光的寶寶,通通被放在一起,在照顧上比起中大型的醫院來說,當然是陽春許多。
哈弟弟誕生後,醫生持續進行後續縫合,我則開始渾身不舒服,努力吸著氧氣罩也沒有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