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開學前一晚就很興奮,一直期待能去家裡旁邊的”大學校”上課。
開學日當天,也給弟弟請了假,全家一起陪哥哥到校開學。

校長跟主任老師們,用心的安排了開學報到儀式:報到、領取胸前名牌、敲鑼、然後過進學門,全家跟校長合照,旁邊還有安排阿公阿嬤合照專區。
報到後,一位高年級學生帶領我們到達班級。

到達班級後,孩子們自由就座,開始老師跟孩子們的時間。老師要求家長們先離開走廊,到禮堂等候下個活動,以免影響學生的專注。

隔壁班的老師作法則完全不同,家長跟學生一起待在教室聆聽老師的規定,連認識廁所位置,都是家長孩子一起。

面對新生入學,家長其實也跟孩子一樣緊張,隔壁班的老師這種先宣告遊戲規則的方式,家長可能比較有所依據。

我們班的老師作法,感覺上是不讓家長過多介入,進而引導孩子獨立,這樣也並無不好。

兩種做法各有好處。我的想法是老師千千百百種,不管碰到什麼老師,對小孩都是一種學習,不喜歡干涉老師或參與學校事務,所以哥哥的老師正合我意。

接下來是到禮堂進行親子活動:校長演講、每人贈送一本繪本、輔導老師帶動唱結束後,學生由老師帶回班上,家長與校長主任進行親師交流;

親師交流前半段是校長主任說明辦學理念與學校的一些做法大抵是說明學校的特色,還有小校小班制的好處,前面照本宣科卻也中規中矩,雖然聽到後面是聽不大出來,校長認為學校的特色是甚麼,只聽到一個,就是我們的學生人數很少。

校長也許很有辦學理念,學校也很有特色跟風格,可惜校長似乎沒特別為學校包裝。小班制校園大,絕對是賣點,其他還有學生在體育跟科學表現,以及學校對這些非主力科目的支持,通通都沒有提到。

最後是邀請前幾任家長會長演講,這段我就更無法跟前面校長跟主任的談話,串聯在一起了!

現任會長介紹前任家長會長孩子,考上第一志願,前任會長也以孩子上第一志願為開頭,表示從這畢業的孩子都很優秀。

我想在座家長,若很在意未來孩子高中考第幾志願,就不會讓念這間學校了吧?考上第一志願是很優秀,但是

這家學校未來念第一志願的人數,應該比不過附近兩個公立小學,更比不過靜心跟再興這種私立小學,這能是這學校的孩子,之所以優秀的點嗎?

而且,家長會的功能,是在輔助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嗎,跟考上第一志願有甚麼關聯?

至於第二個前任家長會長,很擅長帶動氣氛,說話過程中,一直要大家給自己掌聲鼓勵,讓我懷疑她是不是曾經做過直銷或保險的講師;

不過她的確是非常成功的把陳悶的氣氛給炒熱起來,要現場的家長輪流自我介紹,希望大家互相認識交流。

用意是很好,家長間能有交流也是好事,不過就像男女聯誼,也會安排個五分鐘換桌聊天,還有後續活動才能真正彼此認識;像這樣輪流站在起來自我介紹,現場有幾十個人,介紹完後大家還是不認識吧?

認識不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嗎?每天送孩子遇到而逐漸熟悉,或是參加學校日而認識,諸如此類的,不需要刻意裝不認識,也不需要刻意認識。尤其是隔壁班的家長們,雖然大家今年不認識,中年級分班後若孩子們成為同學也有機會認識。

輪不到我介紹自己,我就開溜了。

親師座談應該要講重點,且針對主題才好,從頭到尾不了解家長會能幫助家長甚麼(但繳費單上有一條120元的家長會費) ,是幫助大家如會長的孩子一樣,15年後考上第一志願?還是幫助大家認識彼此?還好現任的會長有講到重點,比如未來校園冷氣裝設等等校務問題,家長會採取的作法跟態度。

好不容易親師交流終於結束,會長熱情邀約家長參加家長會,我卻有一種本來就不想參加,現在更想逃離這群人的感覺。

加入家長會的動機是甚麼?貢獻學校財務?促進教育發展?我有好幾個現任老師跟主任的朋友,他們觀察到有部分的家長會委員,都是希望孩子能因爸媽在家長會,得到特殊照顧,或是自己能在學校講話比較大聲,左右學校的決定。當然不可否認,家長會有它正面的功能,比如代表家長跟學校積極溝通。

也許是我對家長會不夠了解,僅能透過少數幾人得到初步印象,不過家長會這組織,也不是我很想了解的部分就是。

結束後也中午12:00了,回到校門口接了孩子。

哥哥感覺心情很愉悅,說他喜歡新學校跟新老師,走路蹦蹦跳跳的。

他果然是個獨立,比小時候的我還勇敢的小孩,本來我以為他會跟我一樣,上小一第一天害怕得要命,或是像有些孩子一樣會想哭,但他完全沒有。

我原本的擔憂一掃而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rist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